西藏杓蘭的花朵有三只萼片和三只花瓣,不過,它的花瓣讓人很困惑。兩只花瓣一看就是花瓣,還有一只花瓣特化成口袋狀,有人說像兜,有人說像囊,還有人說像拖鞋。術(shù)語即唇瓣。口袋上方有一只神似花瓣的萼片,后方還有兩只合生在一起的萼片。萼片是這樣一種事物:葉狀薄片,環(huán)列在花的最外面,花朵開放前起保護(hù)作用。
這只萼片高高翹起,讓花朵顯得很是俏皮。當(dāng)然,人家決不是充門面站臺這么簡單,最直接的作用是擋雨,防止雨水進(jìn)入口袋對花朵造成傷害——造化弄人,但造化從來不制造廢物。西藏杓蘭的花期在5-6月,正是雨季來臨的時候。這只萼片絕對算得上神來之筆,而不是多此一舉。
西藏杓蘭正常花瓣和萼片精心呵護(hù)的口袋狀花瓣意義非比尋常,是一個明目張膽的陷阱,或者說,是一個性陷阱。當(dāng)然,這個陷阱針對倒霉的熊蜂。口袋的大小都是專門為熊蜂量身打造,連花朵的顏色都朝著熊蜂的體色靠近。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傳粉,繁殖后代。體積大的西藏杓蘭由體型大的熊蜂傳粉,從體格來說,只有胖胖大大的熊蜂能接觸到杓蘭的花粉團(tuán),并想法設(shè)法帶出口袋花瓣。
為了傳遞基因,植物同樣無所不用其極。貌似被動的西藏杓蘭不動聲色就把能飛的熊蜂牢牢掌控。
色令智昏,這個詞是為熊蜂打造的。世上的明眼人少,原來明眼蜂也少。關(guān)鍵還不長記性,這只口袋里被囚禁起來,急急逃生之后,沒過多久,就又鉆進(jìn)另一只花朵的口袋里。鉆來鉆去,順便也給西藏杓蘭傳了粉。除了血涌上頭,聞聞花香,熊蜂其實(shí)根本得不到花蜜。呵呵,當(dāng)然也得不到色。不知道熊蜂會不會生出色即是空的感慨。
杓蘭屬是蘭科植物中較早分化出來的類群,全世界約50種,中國是杓蘭屬植物的分布中心,有30多種。西藏杓蘭分布在北溫帶高海拔地區(qū),青藏高原及橫斷山區(qū)海拔2500-4200米的林下、灌叢草地或亂石灘上有可能見到。
9月中旬果實(shí)成熟并開裂后,完成為人父母使命的西藏杓蘭地上部分會枯萎。每年9月到第二年5月,為了躲避寒冷的冬季,保存體力,西藏杓蘭進(jìn)入漫長的休眠期。
高原的陽光和風(fēng),來年春天一定記得叫醒西藏杓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