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在波密縣崗云杉林風景區(qū),看花草樹木,觀行云流水,領略這里獨有的自然美景,于我們是新奇的體驗,而對于“向?qū)?/span>”次仁羅杰來說,2015年8月3日這一天,不過是他生命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日子,這些山路他不知走過多少次,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聽得出他的腳步、熟悉著他的呼吸。
作為波密縣林業(yè)局(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安局局長,次仁羅杰雖然年紀輕,林業(yè)知識、辦案經(jīng)驗卻有著相當?shù)膬洹?/span>
2000年,次仁羅杰從西藏農(nóng)牧學院林學系畢業(yè),在波密縣刑警隊工作一段時間后,于2003年3月進入波密縣林業(yè)局工作,波密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的林區(qū)和318國道波密沿線200多公里的林區(qū)范圍均歸他們管轄。為了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他自學了法律知識并到警校參加培訓,平時也經(jīng)常和上級部門進行業(yè)務溝通,并向兄弟縣地方公安和森林公安學習。
水火總是無情。2012年1月23日恰逢大年初一,下午四點左右,時任森林公安局副局長的次仁羅杰本要去親戚家,途經(jīng)扎木村時看到村子后山有煙霧及明火,立馬向局里匯報并趕到火災現(xiàn)場,仔細勘察后并未發(fā)現(xiàn)燒茶痕跡,更無其他有價值線索。臨時成立的五人調(diào)查小組,只好進村子挨家挨戶詢問,當?shù)弥袔讉€小孩子在現(xiàn)場玩耍的消息后,又立刻給正在休寒假的小學校領導致電調(diào)取學生檔案,一一核對了解情況,兩個小時后就找到了用打火機放炮不慎點燃干草后未踩滅火種的肇事孩童。
能迅速破案,不僅要有法律知識的積淀,還要有豐富的辦案經(jīng)驗,更需要有不辭勞苦的調(diào)查精神。但對于次仁羅杰來說,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固然重要,更重要地是在和老百姓溝通、宣傳方面做到耐心講解、虛心聽取,因為林業(yè)工作直接牽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到公平、公正,老百姓才會心服口服地支持這項工作。
真正走近林業(yè)工作者,你才能真切體會到他們的苦與樂。
一年12個月,有9-10個月都在下鄉(xiāng),逢著森林防火期,兩三個月不回家都很正常。雙休日也常常不得閑。手機24小時不能關機,隨時待命。林政方面的舉報電話常常在半夜打來。在關卡值班時,更是不能睡個安穩(wěn)覺。雖說夏季可以輪休,但由于局里人手少,很少能真正落實。
說起來,次仁羅杰很是愧對當教師的妻子,結(jié)婚11年,他沒有多陪過妻子,懷孕時,孕檢幾乎都是妻子一個人前往。唯一一次出行是去北京看病,順便帶妻子在北京轉(zhuǎn)了轉(zhuǎn),就算是旅行了。
對父母,次仁羅杰更有著不能在老人身邊盡孝的萬般遺憾。去年母親過80大壽他也未能趕回。參加工作15年來,他回老家日喀則看望父母的次數(shù)連十次都數(shù)不上來,且大多是來去匆匆。每次分別時都是父母在一旁流淚,他在另一旁拭淚。
最長一次休假是2007年藏歷年時,他帶妻子回去過年呆了八天,雖然弟媳有事缺席,但那已算是姐弟五人與父母最齊整的一次團聚。歸期已到,父母依然是大包小包給帶著,并叮囑他“工作做好,生活過好,別喝酒,保重身體”之類。出了家門,坐馬車走十幾公里才能趕到縣城。走了一陣,趕車人說后面有人在追,等到了,才發(fā)現(xiàn)是老父親,氣喘吁吁跑了一公里,只為給他送落在家里的水杯。“那只是一只普通的水杯,并不貴重。但老父親認為是我隨身攜帶的,怕我路上沒水喝,還是跑來……”8年前的情景浮現(xiàn)眼前,次仁羅杰還是哽噎了,這個面容冷峻的藏族漢子在難以報答的親情面前潸然淚下!
事實上,父母從未對他有過埋怨和怪罪,總是讓他先忙工作。
于是,走在林子里的次仁羅杰是快樂的。他一路教我們辨認高山松、樺山松、云杉等植物,講解著這里的地形地貌和藏民的風俗習慣。“雖然累,但是看到這里的生態(tài)變好了,吸引來了更多的游客,就覺得自己的工作做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