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縣面積較大,西有瀾滄江,東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鄰接,兩江之間為南北走向的芒康山。縣城坐落在較寬坦的山間盆地內(nèi),金沙江西支中巖曲流縣城所在的呷托鎮(zhèn)(該河亦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嘎托河)。縣城海拔3780米,乃昌都南部最高的縣城。因川藏公路南線與滇藏公路交會在此,車來人往頻繁,街上頗為喧嚷熱鬧,集市商貿(mào)活動旺盛,縣城設(shè)施和規(guī)模僅次于昌都縣城。
沿滇藏公路南線,穿過格土頓村折入一支溝盤旋而上,再穿越層層密郁云衫林,便來到海拔4200米的紅拉山口。這里乃是芒康山南段之交通要隘,山口附近正是森林分布上限,故林木已漸稀朗,林下空地皆為杜鵑灌叢所占。
站在山口,極目四望重重山巒,只見陰坡坳溝翠林蔥郁,陽坡廣布茂密的高山櫟灌林。綿綿細(xì)雨中,眼前這片山林顯得有點(diǎn)迷蒙而神秘。這一帶森林植被保存較好,不僅景色秀麗,環(huán)境幽美而且蘊(yùn)藏著極為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如野生動物中有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的巖羊、蘇門羚、小熊貓、鹿等,尤其是我國特有珍稀動物金絲猴3個亞種之一—— —滇金絲猴即分布在滇藏交界山區(qū),可以說是滇金絲猴故鄉(xiāng)。可目前滇金絲猴現(xiàn)存數(shù)量已很少,急需要加以保護(hù)。為此,已于1993年建立了芒康自然保護(hù)區(qū),面積達(dá)18.53萬公頃。
富饒的鹽井從紅拉山口西坡直下,即抵達(dá)兩岸童禿陡峭的瀾滄江峽谷,順谷南行不遠(yuǎn)就是盛產(chǎn)“藏巴鹽”的鹽井鄉(xiāng)。它位于左岸高出江面400米的寬廣臺地上,海拔2640米。這里河谷氣候更顯干熱,有著豐足的熱量條件和較充裕的水利灌溉條件。鹽井鄉(xiāng)所在臺地下沿瀾滄江邊分布有許多地?zé)崛鼈兪堑谒募o(jì)新構(gòu)造運(yùn)動斷裂形成的,其中一些地?zé)崛鹘?jīng)三疊紀(jì)含鹽巖層,為含有豐富鹽分(每升水含鹽30.7克)的鹵水。當(dāng)?shù)鼐用裨谌谏戏叫藿私?000個梯田似的方形平頂木棚,上敷一層10厘米厚不透水紅膠泥,即為鹽田:把鹵水澆灌其上,經(jīng)3—5天自然蒸發(fā),析出鹽晶。
每年2—5月為采鹽期,3—4月所采鹽質(zhì)最佳。全年可產(chǎn)鹽300噸以上。所產(chǎn)“藏巴鹽”多銷往鄰近的察隅、德飲、巴塘等地。我們到鹽井時已值雨季汛期,渾濁江水已漲沒鹽泉眼,不易看到。
對岸的曲孜卡溫泉,水溫適當(dāng),琉璜味不濃,水量也大,非常適宜沫浴,故遠(yuǎn)近聞名。這里臨江靠山,交通方便,加上四周濃樹綠蔭,是個環(huán)境幽靜宜人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