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被記錄的最長的無停頓遷徙
據(jù)《紐約時報》報道科學家通過往斑尾塍鷸身上放置衛(wèi)星發(fā)射器來記錄準確的飛行情況,最終的數(shù)據(jù)讓人震驚。斑尾塍鷸在繁殖后離開阿拉斯加,向南飛躍太平洋。它們沒有在中途的島嶼上停留,而是連續(xù)9天飛行近11400公里。這是目前最長的無停頓遷徙!
圖片來源:Global Flyway Network
二 斑尾塍鷸通過壓縮自己的內(nèi)臟器官來給脂肪騰地方!
為了攜帶更多脂肪,為長途旅行儲存能量,它們會壓縮自己的內(nèi)臟器官來給脂肪騰位置,以減輕對于飛行不重要的器官的重量。所以說,在上路的時候,它們基本上就變成了一個帶有腦子和飛行肌肉的脂肪團,這些脂肪可以占到體重一半以上。這是以斑尾塍鷸為代表的許多鸻鷸類水鳥的看家本領(lǐng),真不愧是遷徙小能手。
三 有些鳥的飛行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鳥類遷徙時的飛行高度一般不超過1000米。小型鳴禽的飛行高度一般不超過300米,大型鳥類有些可達3000~6300米,有些大型種類(如天鵝、蓑羽鶴)能飛越珠穆郎瑪峰,飛行高度達9000米。
蓑羽鶴
四 目前世界上有9條主要的候鳥遷徙路線,其中有4條經(jīng)過我國。
最重要的一條遷徙路線是東亞-澳大利西亞,主要是主要是從西伯利亞飛往澳大利亞、新西蘭,經(jīng)過我國中東部省份。第二條線路是中亞、印度的遷徙路線,主要是從中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實際是從南亞、中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經(jīng)過西藏,翻越喜馬拉雅山,經(jīng)過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區(qū)。另外還有西太平洋遷徙路線和東非-西亞遷徙路線,分別經(jīng)過我國東部沿海省份和新疆等西部省份。
9條主要的候鳥遷徙路線示意圖(圖片來源:eaaflyway.net)
助它們一臂之力
目前由于大面積的開發(fā)利用,我國沿海濕地面積大幅減少,遷徙的候鳥兒們?nèi)绻鄙倭酥型拘菹⒁捠逞a充能量的落腳點,遷徙的成功率就會降低,最終導(dǎo)致數(shù)量大規(guī)模下降。
別急,你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助這些勇士們一臂之力!
比如:你可以在院子里放一個小水盆以供鳥兒喝水、沐浴。也可以在院子里放一些食物供鳥兒食用。注意你可以把食物放在離窗遠一點的位置,這樣鳥兒會更有安全感。你還可以了解當?shù)爻R婙B類,告訴身邊的人這些鳥類的價值,號召大家一起來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