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1月5日電 題:特寫:雪域高原的“馬鹿天使”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趙久龍
深秋時節(jié),藏東高原的連綿高山已被皚皚白雪覆蓋。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長毛嶺鄉(xiāng)普窮村,原本水草豐美的草場已是一片金黃。遠處的山腳下,上百只馬鹿在悠閑踱步,享受著這片雪山中僅剩的枯黃淺草。
在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域——養(yǎng)鹿場,隨著63歲的藏族大媽向秋拉姆一陣悠揚渾厚的叫聲,數(shù)十只馬鹿揚蹄而來,圍繞在向秋拉姆身邊。
“慢慢吃,別搶。”向秋拉姆一邊用藏語喊著,一邊向馬鹿投喂芫根和鹽巴。
養(yǎng)鹿場原來是向秋拉姆家的牧場,這一幕人和馬鹿和諧相處的畫面,已經(jīng)在這里上演40余載。
15歲時,向秋拉姆從上山放牧的村民手中領養(yǎng)了三只剛出生不久、失去母鹿庇護的野生馬鹿,從此與馬鹿結下了大半生的緣分。向秋拉姆也被當?shù)厝罕娪H切地稱為“馬鹿天使”。
西藏馬鹿是中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國際上一度認為西藏馬鹿已經(jīng)滅絕。
回憶起剛開始接觸馬鹿時,向秋拉姆說,以前村民不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與鹿群走失的小馬鹿,會交給自己來養(yǎng)。為了小馬鹿能夠健康成長,除了放到自己家的牧場讓這些小馬鹿自由覓食之外,她還要從自己的口糧中擠出一些糌粑、鹽巴、芫根等來投喂。
當這些小馬鹿長大后,向秋拉姆就會把它們放歸大自然。結果這些馬鹿到了第二年的冬天,又會主動回到當初飼養(yǎng)它們的牧場,并且?guī)弦蝗和椤>枚弥蚯锢芳业哪翀鼍妥兂闪笋R鹿過冬的聚集地。
1975年,以向秋拉姆家牧場為核心區(qū)域的長毛嶺鄉(xiāng)馬鹿養(yǎng)殖場成立,向秋拉姆成為一名管理員,從此對馬鹿的照顧更為盡心。不管白天黑夜,只要聽到有動靜,她就會起來巡場,防止馬鹿被野狼、野狗或盜獵者襲擊。有時候她知道有些母鹿要生小鹿,就一直守在場邊,防止出現(xiàn)難產(chǎn)等危及母鹿及小鹿生命的情況。
向秋拉姆在給馬鹿喂食時,天性敏感怕生的馬鹿像是通人性般,聽到她的聲音都會跑過來,聚集在她身邊,有些還表現(xiàn)得更親切,用頭去蹭她、舔她的手心。
1988年,西藏珍稀野生動物考察隊在類烏齊縣西部設立馬鹿自然保護區(qū)。200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準成立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16年,向秋拉姆從管理員的崗位退休。由于長期勞作,向秋拉姆右手的手指已經(jīng)彎曲變形,裹著厚厚的老繭。退休之后,她還經(jīng)常來到養(yǎng)鹿場,看望這些陪伴她大半生的高原精靈。而向秋拉姆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還堅守在管理員的崗位上,繼續(xù)守護馬鹿。
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2017年底,西藏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野生馬鹿8000余只,較2005年增長了6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