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2月11日,國家林草局中南院自然保護地處完成了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專項調查和監(jiān)測2024年度第二階段的野外考察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果。
本次野外調查嚴格按照《陸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的相關要求,主要采用樣線法和紅外相機自動拍攝法進行。調查人員對前期預設的44條監(jiān)測樣線進行了補充調查,并對前期布設的251臺紅外相機進行電池和內存卡更換。調查范圍涵蓋墨脫縣的德興鄉(xiāng)、背崩鄉(xiāng)、達木鄉(xiāng)和格當鄉(xiāng),波密縣的扎木鎮(zhèn)、古鄉(xiāng)和易貢鄉(xiāng),以及林芝市的更章門巴民族鄉(xiāng)和魯朗鎮(zhèn)。此次調查記錄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戴帽葉猴、扭角羚、喜馬拉雅鬣羚、赤斑羚、金貓、云豹、大靈貓、豺、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等12種;國家二級保護物種有:獼猴、熊猴、白頰獼猴、貢山麂、云貓、豹貓、藏馬雞等16種。其中白頰獼猴和藏馬雞為中國特有物種。

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西藏林芝市,擁有我國最完整山地垂直生態(tài)系統帶譜,孕育了從熱帶到寒帶幾乎所有的陸生植被類型,也是我國有蹄類與食肉類動物類群種類最豐富而獨特的地方之一。

本次野外調查中,中南院項目組克服種種困難,收集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數據和相關信息,這些數據有助于全面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保護區(qū)范圍內動物資源的基本情況、物種分布、生境狀況和面臨的威脅,為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決策支持,助力保護區(qū)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下一步,中南院將對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野生動物資源的持續(xù)監(jiān)測與研究,為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資源貢獻力量。(彭興文)